白术种植技术(收集3篇)

时间:2024-08-02 来源:

白术种植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耐盐碱植物;美国白蜡;引种栽培;种子繁殖;扦插

中图分类号S79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5-0197-01

1引种概况

盐城市位于北纬32.85°~34.20°,东经119.57°~120.45°,地处苏中平原中部,东临黄海,西临淮扬,南与南通市接壤,北与连云港市毗邻。年平均气温13.7~14.5℃,全市极端最高气温37.2℃,年降水总量785.2~1309.5mm。盐城市的气候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向南暖温带气候过渡的地带,季风盛行,四季分明,雨水丰沛,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无霜期长。

美国白蜡(Fraxinusamericana)又名大叶白蜡,落叶乔木,高达20m以上。原产北美,分布在北纬28°~49°,西经63°~97°。原产地无霜期长达90~270d,气候变化较大[1]。引种材料来源于美国原产地、陕西省西安植物园、山东省东营市,种子都是11月完全自然成熟。

2种子繁殖技术

2.1种子处理

采用混沙层积法以打破种子休眠,1层沙1层种子,然后堆放在室内储藏。播种春季用筛子筛去沙子,播种前把种子放入塑料袋内催芽处理,温度保持25℃左右,种子有1/3露嘴马上播种。

2.2苗圃地选择

育苗地宜选在地势平坦、土壤质地疏松、排灌好、土层深厚且比较肥沃的轻壤土,切忌在黏重土壤上育苗[2]。播种前要细致整地、做床,播种时期通常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采用条播,具体做法是将做好的床面耧平镇压后开沟,开沟深度2~3cm,沟间距5~10cm,将种子均匀地散播在沟内,覆沙厚度为1~2cm,使土壤与种子紧密接触,上覆遮荫网或1层薄薄的稻草,防治因为浇水冲掉覆盖种子的土壤及因为浇水造成土壤板结,浇水保湿。此方法处理东营种子、西安种子发芽率达到85%以上,但美国本土种子发芽率只有27%。分析原因是发芽好的种子适应国内的气候土壤条件,而美国本土种子发芽率低,可能是种子采收过早成熟度不够、长途运输受损及不适应环境所致。

2.3田间管理

播种后保持苗床湿度,视天气情况而定,如遇温度稍高或干旱,每天浇水1次;阴天每隔2~3d浇1次水,浇水一定要浇透。观察苗床种子发芽情况,大约60%种芽出土后,及时揭去遮荫网或盖草,否则,小苗稍大后再去除遮荫网,容易损伤小苗的叶片。注意及时除草,幼时采用人工拔除法,尽量不要伤及树苗根部,苗稍微大点后方可用工具结合松土进行除草。同时,及时防治为害幼苗的害虫,常见的有蚜虫、天牛、豆虫等,可用甲胺磷对水800~1000倍液喷雾。苗高5~10cm时进行间苗、定苗,苗距10cm,除弱留壮。遇雨天前施用尿素作追肥,根据苗木长势情况进行施肥[3-4]。

3扦插繁殖技术

3.1插穗采集与扦插

插穗采自于五年生优良母树当年生半木质化嫩枝和硬枝,要求插穗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无机械伤口。采后50根为1捆,并及时用生根剂浸泡2h处理,然后扦插。选择通风、排水和光线良好的地块做扦插苗床,做成宽1.2m、长10m的沙床,周围用红砖砌上,先在床底铺碎石块5~10cm厚,表层铺20cm的河沙及蛭石混合基质。做拱棚,罩1层遮荫网。扦插时,剪成10~12cm长带有1~2个芽插穗,上部留1~2片叶,下端斜切面,上端为平切面。

3.2插后管理

插后每周喷1次多菌灵1000倍液进行灭菌,防治感染霉菌。根据床内基质湿度每隔2~3d浇水1次,保持基质湿润。同时,注意棚内温度变化,当棚内温度超过30℃以上,要打开遮盖物保持通风降温。试验表明:美国白蜡扦插过早,枝条木质化程度不高,成活率较低;扦插过迟,完全木质化成活率也不高,最好是半木质化枝条。分析美国白蜡半木质化嫩枝比硬枝的成活率高,主要原因是由于嫩枝组织活力旺盛,处于活跃的生长期,生根力强。另外,扦插床采用蛭石、珍珠岩、沙作基质的生根效果优于只用蛭石和珍珠岩,分析原因,是由于沙子既保湿又不积水的原因,相对而言,不易造成切口腐烂。小苗10cm进行了移栽培养,移栽后的小苗长势明显在高度、粗度上优于没有移栽的,没有移栽的密度较高,互相拥挤,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生长条件不佳。

4结语

美国白蜡耐盐能力较强,比较适合轻度盐碱地的造林及城市乡村绿化应用,江苏省沿海地区有很大面积的沿海滩涂需要治理,培养耐盐碱植物及其治理,一定有十分可喜的空间,前景十分广阔。不但可美化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在将来利用木材,一举数得。

5参考文献

[1]董必慧.美国白蜡树引种育苗试验初报[J].盐城师院:自然科学版,2001(1):1-2.

[2]杨培华,樊军锋.美国洋白蜡引种育苗试验初报[J].陕西林业科技,2006(2):31-32.

白术种植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白芨;繁殖驯化;种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7)11-0136-02

白芨(Bletillastriata)为兰科白芨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生长缓慢,李时珍谓“其根白色,连及而生,故日白及”。其花紫色或淡红色,且有肥厚肉质的可供药用的块状假鳞茎,性苦、甘、涩、微寒,有收敛、止血、清热利湿、消肿生肌之功效,主治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外伤出血、疮癌肿毒、皮肤毅裂等,兼具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1]。白芨繁殖通常以分株繁殖为主,但其繁殖效率较低,难以满足规模化种植的需要,现普遍采用组培快繁技术培育组培苗,但是组培苗的种植的白芨品质退化严重,通过野生白芨的驯化繁殖实生苗,不失为一种保障白芨品质的有效繁殖方法。长期以来,白芨的野生资源被过度采集,已濒临灭绝,药源趋于枯竭,同时组培种苗退化严重,因此开展对其野生白芨驯化和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已迫在眉睫[2-6]。本实验选择野生白芨作为实验材料,研究野生白芨驯化种植技术,以寻找最适栽培条件,有利于生产出质量稳定的地道药材,为野生白芨的快速繁殖提供参考,以及为白芨优良品质种源储备提供保障。

1材料

野生白芨种苗均为盘县保基农民采挖越冬芽无损的根状茎,组培苗为与野生白芨种苗相同种的组培。有机肥采用贵州花溪兴农有机肥厂生产的“兴农牌”有机肥。

2驯化及试验方法

2.1驯化繁殖场地盘县保基乡垤腊村证谊中药材种植协会基地,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海拔900m,属河谷湿热气候类型,年平均13.8℃,无霜期为282d;年降雨量为1378.5mm。土质为酸性红壤土。选择半阳半阴、土壤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温暖潮湿、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块,将所选择栽培地深耕或深挖15cm以上,清除杂草和草根等杂物,将土壤整细耙平,整平待种。

2.2驯化繁殖方法采用垄作栽培,随机区组排列,按宽120cm、高12cm起畦,然后畦与畦间的步道宽25cm。栽植时按株行距20cm×20cm开穴,深5cm开沟种植。种植前将白芨种苗用6%抗坏血酸水剂浸种30min后种植,种植后在其上覆盖6cm厚的细土。小区宽1.2m,长15m,小区面积18m2,窝距0.20m,6行区、每行40窝、每小区240窝,密度为90000窝/hm2。田间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共设8个处理:处理1:有机肥7500kg/hm2;处理2:复合肥1200kg/hm2;处理3:复合肥600kg/hm2+有机肥3750kg/hm2;处理4:有机肥7500kg/hm2+复合肥1200kg/hm2;处理5:有机肥3750kg/hm2;处理6:农家肥7500kg/hm2;处理7:农家肥7500kg/hm2+有机肥3750kg/hm2;处理8:空白对照,即不做任何处理。将各处理的各种肥料在起垄前一次性均匀撒施。两年收获期进行测产分析。

2.3种植管理每年在苗出齐后用6%抗坏血酸水剂喷施2次。雨季注意排水,在雨量较多的年份,可以用吡虫啉1000倍液或地虫绝杀1000倍液喷施畦面1~2次,用润苗500倍液或用200倍液生石灰水浇灌畦面,以防止蚜虫、地老虎和根腐病的危害。

3结果与分析

3.1野生白芨种苗与组培苗种植成活率比较种植要求相同的地块采用随机5点取样调查法,每点调查20O,调查野生白芨种苗和组培种苗的种植成活率详见表1。从表1可见,野生白芨种苗种植成活率高达97.8%,而组培种苗种植成活率仅为70.1%,较野生白芨种苗种植成活率低27个百分点。

3.2不同种植方法对产量的影响2017年2月对白芨进行测产,得到相关数据,详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肥力对野生白芨种苗和组培种苗种植的产量影响较大,不同处理之间产量相差较大,野生白芨种苗种植和组织培养苗种植都是处理4、7产量最高,较对照提高了69.77%、82.95%和60.53%、75.2%,处理1相对较高,较对照提升60.98%、52.53%;通过合理施肥,其产量较对照提高较大;通过处理1、4、7可以看出,有机肥的施用量增大与产量有明显关系。特别是处理6的a量一般,但处理7产量却最高,可能是因为兴农牌有机肥中含有有益生物菌,增加了白芨对农家肥的有效吸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能一定程度改良土壤性状,增加疏松程度,提高白芨产量,说明白芨的生长对有机质需求较高。同时,从表2可以看出,野生白芨种苗和组培种苗种植空白对照(处理8)的产量相差不大,但其他处理的产量野生白芨种苗种植的要比组培苗高,野生白芨种苗繁育可以大力推广。是否是因为组培苗种质的退化还是因为对肥料产生了依耐性而降低产量,有待进一步研究。

4结论与讨论

通过野生白芨种苗与组培苗种植出苗率比较分析,野生白芨种苗种植的出苗率较组培种苗高27.7个百分点。从生产成本等因素长期来看,对于产量提升和节约成本来说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从本次试验中可以看出,有机肥单独施用或与农家肥配套施用,增强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了微生物活动,提升了土壤肥力,增强了白芨对有机质的吸收能力,产量均提升较大。单独使用农家肥效果不明显,可能是因为农家肥未能得到有效分解,不能被作物吸收。而兴农有机肥中含有各种有益生物菌,加速了农家肥的分解速率,作物对有机质的吸收能力大大增强,所以产量最高,说明白芨生长需要大量有机质。同时,土壤有机质的增加对于增加种植效益,提升产品质量,改善种植环境有一定的作用。通过比较处理1、2、4、7各项指标,白芨对于复合肥的需求量较低,少量的复合肥即可达到最好效果,因此通过有机肥与农家肥的共同施用,可以降低复合肥施用量,在当前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形势下,利用有机肥替代复合肥日益受到重视[7],有机肥和农家肥施入土壤后能改良土壤,增进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增加作物产量和改善作物品质,具有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和无污染等特点,实现作物丰产优质[8]。因此,建议今后大量采用野生白芨驯化种植来获得白芨块茎种苗,同时野生白芨繁殖的块茎种苗将会迎来广阔的市场前景,从而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李雨晴,杨嘉伟,王康才,等.白芨种子无菌萌发特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4):253-255.

[3]周至明,黄程生,彭丽丽,等.白芨人工种植初步研究[J].中药材,2006,29(1):7-8.

[4]张亦诚.白芨的生物特性及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11):45.

[5]韩学俭.白芨药用及其栽培技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4,15(10):31-32.

[6]张金渝,虞泓,张时刚,等.滇重楼与华重楼的野生驯化和繁殖技术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4)03-0314-04

[7]徐恒玉,张天伦,郭昊天,等.用EXCEL对农业试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3,31(4):645-647.

白术种植技术范文篇3

土壤水分是影响萝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肉质根形成期,若土壤干旱,气候炎热,肉质根膨大受阻,皮粗糙,辣味增强,糖和维生素含量降低,易糠心,品质下降。若土壤含水量偏高,则土壤通气不良,肉质根皮孔加大,影响商品品质。肉质根生长盛期,土壤含水量稳定在20%左右较为适宜。若土壤干、湿骤变,则易造成肉质根裂口。

(一)栽培季节秋冬萝卜生长期80-100天。北方地区适于萝卜生长的季节较短。后期降温快,上冻早,所以对播种期要求比较严格。华北和西北的温暖地区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收获。

(二)整地播种萝卜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整地,要求做到深耕、平整、疏松,这样才能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结合整地,应施足基肥,且基肥量应占总肥量的70%左右,即每亩施用充分腐熟的优质厩肥4000-5000kg、草本灰50kg、过磷酸钙25-30kg。萝卜作畦方式因品种、气候、土质等条件而异。大型品种多起垄栽培,垄高10-15cm;中、小型品种多采用平畦栽培。播种量和播种方式也因品种而不同。大型品种多采用穴播或条播,穴播每亩用种0.3-0.5kg,条播0.5-1kg;中型品种多采用条播方式,每亩用种0.75-1kg;小型品种可用条播或撒播方式,每亩用种1-1.5kg。

种植密度,大型品种行距45-55cm,株距20-30cm;中型品种行距35-40cm,株距15-20cm;小型品种可保持8-10cm见方。

(三)田间管理

1.幼苗期管理幼苗期以幼苗叶生长为主。于第一真叶时进行第一次间苗,防止拥挤使幼苗细弱徒长。2-3片真叶时进行第二次间苗,每穴可留苗2-3株。5-6片叶时,可根据品种特性按一定的株距定苗。此外,如气温高而土壤干旱,应用时小水勤浇并配合中耕松土,促进根系生长。定苗后,筐亩可追施硫酸铵10-15kg,追肥后浇水,并要用时防治菜螟和蚜虫。东北地区萝卜蝇在秋季为害严重,可于成虫期喷2次敌百虫800-1000倍液,以消灭萝卜蝇成虫。

2.肉质根生长前期的管理此期的管理目标是:一方面促进叶片的旺盛生长,形成强大的莲座叶丛,保持强大的同化能力,另一方面还要防止叶片徒长,以免影响肉质根的膨大。第一次追肥后,可浇水1-3次,当第五叶环多数叶展出时,应适当控制浇水,促进值株用时转入以肉质根旺盛生长为主的时期,此时,还要用时喷药防治蚜虫和霜霉病。露肩后,可进行第二次追肥,每亩追施复合肥25-30kg。

3.肉质根生长盛期的管理此期是萝卜产品器官形成的主要时期,需肥水较多,第二次追肥后需及时浇水,以后每3-5天浇水1次,经常保持土壤湿润。若土壤缺水,肉质根生长受阻,此粗糙,辣味重,降低产量和品质。一般于收获前5-7天停止浇水。

(四)栽培技术与萝卜品质的关系萝卜在不良的环境与栽培条件下,常有畸形根、裂根、黑皮、黑心、糠心及苦味、辣味等现象发生,使产量和品质降低。

1.畸形根在栽培过程中,若灌水太多,土壤板结,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厩肥中含有尿素过多,土壤耕层太浅或土中有石块、瓦砾等,都有易引起畸形根的发生。

2.裂根裂根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土壤水分供应不均匀所致。如土壤长期干旱,肉质根生长暂时停顿,突然降雨或灌水,根又迅速生长,易发生裂根。

3.黑皮和黑心土壤板结,通气不良,或施用新鲜厩肥,土壤微生物活动强烈,消耗氧气过多等,都容易造成根部窒息,部分组织缺氧

【白术种植技术(收集3篇) 】相关文章:

三年级日记精选(整理6篇) 2024-08-01

学游泳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28

我的日记[精选5](整理3篇) 2024-07-28

四年级日记[精选9](整理5篇) 2024-07-27

描写秋天的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27

下雪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7-13

[精选]开学日记(整理5篇) 2024-07-04

暖通工程师(收集3篇) 2024-08-02

白术种植技术(收集3篇) 2024-08-02

非遗传承人的重要性(收集3篇) 2024-08-02